小村藏“古城社區公寓大廈抽肥

台中清化糞池 本報記者 史治國 通訊員 蔣士勛 文/圖

走馬鄭州

觀風景

距滎陽市中心約10公裡處有一個村落,叫作京襄城村。這個遠離市區的小村莊竟藏著一座“古城”——京襄城。而京襄城遺址生態園,與禹錫園、李商隱公園等同列滎陽六大文化主題公園。盛夏時節,記者走進這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莊一探究竟。

漸漸遠離城市的喧囂,慢慢步入鄉村的恬靜,京襄城村就在眼前。村口景觀樹木、觀賞花草、休閑廣場、現代雕塑、休憩座椅一應俱全。“每當夜幕降臨,附近幾個村子的人都會聚集到這裡散步、跳舞,很是熱鬧。”隨行的滎陽文史學者陳瑋告訴記者。

從公園東門進入,沿園內道路向西走,穿過一片樹林,一條橫亙南北、形似駱駝的土墻出現在眼前,土墻下層被加固保護,裸露的土層雜木叢生,枝柯相交。“這裡就是現存的城墻遺址,原來的京襄城很大,涉及現在的王寨、城角、京襄城、朱洞、紅溝、南張寨等村。目前我們看到的隻是西城墻北段的一部分。”順著陳瑋的指引,記者看到城墻斷面的夯土層清晰可見,每一層8~10厘米,城墻兩側還可以看到打夯留下的圓孔。雖經歷瞭滄桑風雨的剝蝕,但墻體結構依然堅實而凝重。

遺址東南角便是京襄城村。京襄城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末年。當時,西周的國君是周幽王,就是那個著名的“烽火戲諸侯”故事的男主角。輔佐周幽王的鄭桓公料到國難臨近,於公元前772年,把自己封國鄭國的財產、奴隸遷徙到瞭東虢國(今滎陽東北)和鄶國(今新密東南)之間,也就是現在古城所在的地方,史稱“桓公寄孥”。公元前770年,鄭武公以此為都城,建立瞭東方鄭國,時擁有虢、鄶等十邑之地,是為“武公之略”。公元前636年,周有“叔帶之亂”,襄王出避居此城,後亦名襄城。公元前205年,這裡曾設置京縣。所以,多稱這裡為古“京城”、“襄城”,後又合並叫“京襄城”。

“東漢設京縣時考慮到京城地方太大,不便於管理,便在京城內新建一條城墻,與原有的城墻合圍呈 日 字形,橫城墻以北設為京縣。”陳瑋指著一條若隱若現的低矮土墻介紹。沿“日”字形古城的橫城墻東行,一條荒溝呈現在眼前,此溝名為“陰司澗”。溝底時寬時窄,寬處有50餘米,窄處僅能容下一頭牛,溝西頭盡處往南拐,相傳便是當年鄭莊公與母親武薑“掘地見母”之處。

公家機關水肥清運


沿著鄉間土路,記者一路顛簸來到京襄城村村東的一片農田,古京城東城墻遺跡。東城墻遺跡沒有西城墻高,隻剩鄉間小路旁矮矮的一段,城墻旁是一條又深又寬的大溝。“這就是古京水的河道,京城就是因京水而得名京城。”陳瑋指著這條大溝說。站在城墻邊眺望,可以看到這條深溝有三四百米寬、二三十米深,溝底、兩側坡地上長滿樹木。想當年,這一定是一條波濤翻滾、浩浩蕩蕩的大河。

除瞭這些歷史遺跡,京襄城村內舉目可見的是古壙磚,多而精美,大多呈長方形,空心結構,外表花紋圖案典雅別致。圖案中有古金錢、樹木花草、禽獸魚蟲等,莫不栩栩如生。站在村中街巷瀏覽,使人感到處處都像是亙古的壁畫。村中古磨、古瓦罐、古陶片、古大板瓦、古幣等更是隨處可見,無論身置何處,都讓人感受到京襄城村的古老氛圍。


arrow
arrow

    rld539vf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